一般意义上的薄层色谱又叫薄板(棒)层析,是色谱法中的一种,是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质的一种很重要的实验技术,属固—液吸附色谱,它兼备了柱色谱和纸色谱的优点,一方面适用于少量样品(几到几微克,甚至0.01微克)的分离;另一方面在制作薄层板时,把吸附层加厚加大,因此,又可用来精制样品,此法特别适合用于挥发性较小或较高温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物质。此外,薄层色谱法还可以用来跟踪有机反应及进行柱色谱之前的一种“预试”。
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常用TLC表示,又称薄层层析,属于固-液吸附色谱。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微量、快速而简单的色谱法,它兼备了柱色谱和纸色谱的优点。一方面适用于小量样品(几到几十微克,甚至0.01μg)的分离;另一方面若在制作薄层板时,把吸附层加厚,将样品点成一条线,则可分离多达500mg的样品。因此又可用来精制样品。故此法特别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在较高温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物资。此外,在进行化学反应时,常利用薄层色谱观察原料斑点的逐步消失来判断反应是否完成。
薄层色谱是在被洗涤干净的玻板或硅胶板(玻璃棒)上均匀的涂一层吸附剂或支持剂,带干燥、活化后将样品溶液用管口平整的毛细管滴加于离薄层板(棒)一端约1cm处的起点线上,凉干或吹干后置薄层板(棒)于盛有展开剂的展开槽内,浸入深度为0.5cm。待展开剂前沿离顶端约1cm附近时,将色谱板取出,干燥后喷以显色剂,或在紫外灯下显色。记下原点至主斑点中心及展开剂前沿的距离,计算比移值(Rf);而棒色谱柱则进入氢火焰离子检测器(FID)检测,以峰面积计算含量。
薄层色谱仪
薄层色谱法简称TLC,是在50年代从经典柱色谱法和纸色谱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色谱技术。60年代后,人们对薄层色谱法的标准化、规范化及扩大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许多工作,使该方法日趋成熟。薄层色谱分为板色谱和棒色谱两种。
薄层色谱法工作的过程
首先将要分离的混合物点在用固定相均匀涂布的薄板(棒)的一端;
然后将薄板(棒)的这一端浸入流动相,在流动相浸湿薄板(棒)的过程中,样品随着流动相被展开,不同的组分随流动相以不同的速度向前移动,蕞终保留在薄板(棒)上的不同位置,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再用适当的方法对不同的组分进行检测,就可以定性或定量的对样品作出分析。
此时的固定相被称为载体或吸附剂,而流动相被称为展开剂,被展开的样品叫做斑点。
薄层色谱的特点
灵敏度及分辨率高、分离快速、操作方便、同时分离多个样品、样品预处理简单、设备简单。由于这些特点,薄层色谱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由于通常用薄层色谱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的过程中,薄层扫描仪是蕞为重要的,因此对它进行略详的介绍。
薄层扫描仪的基本结构及主要功能基本是相同的,每台仪器都包括光源、分光器、检测器、数据处理及信号输出几个部分。
典型的检测方法是吸收检测法,其基本测定原理为,用一束长宽可以调节的一定波长、一定强度的光照射到薄层斑点上进行整个斑点或被斑点反射的光束,根据光束被斑点吸收后强度的变化来确定组分的含量。 薄层色谱法的优点特别适合我国国情,已成为许多实验室不可缺少的分离手段。该方法在科研、教学、临床、生产等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分离对象也无所不包。
棒状薄层色谱是采用棒状薄层分离技术与氢火焰离子化检测 (TLC/FID) 手段组合而成的专用分析仪器,可检测所有的有机化合物,特别适用于重油类分析,示踪有机合成反应过程。RY-CF19是在吸收国内外薄层色谱基础上经过多年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新近推出的一款可替代进口的棒状薄层色谱仪,可在开放的气氛下检测用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方法很难检测的样品,并可以非常简单的对于点在色谱棒上的样品进行定量分析。
目前它正向联用的方向发展,如薄层色谱–气相色–质谱联用,或都薄层色谱–红外光谱等的联用。
医药工业:薄层色谱在医药工业中有很广泛的应用,特别应用在中草药、中成药的成分分析和合成药物分析。
临床医学:在临床医学中,它主要用于对生物样品和有毒的物质进行分析。
环境科学:薄层色谱可以用来进行农药及农药残留分析,或都对有毒金属、多环芳烃进行检测。
食品化学: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问题已婚经越来越多的得到关注,用薄层色谱对食品添加剂进行分析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化学化工:薄层色谱在化学、化工方面也有很多应用,例如对高分子材料的助剂、填料等进行分析。